亚洲色图20p|蜜桃精品导航|性视频网站在线|美国zoom动物|伊人色强在线网

bt.gif (10249 字節)
 
 

第六章通風除塵與氣力輸送裝置的調整和操作

 

  通風除塵和氣力輸送裝置能否實現我們設計時能預想的工藝效果,這不僅取決于科學的設計和精心的安裝,同時還取決于正確的調整和合理的操作。在設計、安裝、調整、操作這四個環節中,設計當然是最基本的,是起決定性作用的。如果設計有缺陷,就會給以后的操作帶來困難,影響工藝效果。但是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的。設計方案是在一定客觀條件下產生的,設計當時認為是合理的,通過一段實踐之后,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,或客觀條件的變化,也可能出現新的不合理部分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講,對于設計安裝好了的風網,調整和操作就上升到支配的地位,成為起決定作用的因素。對于一個設計存在缺陷的風網,如能正確調整、合理操作,也能使其達到或接近預期效果。所以調整和操作就成為生產實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。

 

第一節  試車前的準備工作

一、外表檢查

    風網設備安裝完工之后,要對安裝質量進行最后一次檢查。事實上,對于安裝質量的詳細檢查工作,在每臺設備的安裝過程中己隨時進行了。所以在試車前的檢查,只能是一種核對性的外表檢查。不能把問題都留在這時候來解決。在進行外表檢查時,應注意下列一些問題:

 

    第一、原設計方案為依據,檢查核對各種除塵、氣力輸送裝置的規格及其配冒方式是否符合設計規定。對某些除塵裝置的吸塵口位置、面積、網路組合,以及氣力輸送設備、負壓接料器進風口距地面的距離、卸料器排料管的角度和垂直高度等,除目測而外,必要時要用量具實測。并記錄實測結果,以備調整時參考。

 

    第二、檢查管道和設備的密閉性,要特別注意那些隱藏的部位。例如管道通樓板時的連接處,各個法蘭連接處,并聯離心集塵器的進口、卸料器和除塵器的排料管等。

 

    第三、檢查所有設備和管道的固定是否牢固可靠。對那些支承、拉桿、吊掛設置,不允許用繩索捆綁或鐵絲吊掛。特別是輸送管,更不允許有搖晃現象。

 

    第四、 對那些在負壓狀態下工作的管道,對用薄鐵做成的匯集管要檢查它們的耐壓強度。一般要求能承受一個人站在上面的重量。

 

    第五、檢查壓力門、節流閥等調節機構是否靈活。

 

    第六、檢查風機和葉輪閉風器轉動部分是否正確靈活。傳動帶的松緊和防護罩是否達到安全運轉的要求。

 

    第七、外表修飾及油漆等是否合適。

 

第八,注意各部設備內部是否有安裝時遺留的螺帽、釘子等雜物,如有發現必須清除。

 

    對上述的檢查不應忽略,如對某些個別環節的缺陷不加糾正,同樣會給實際生產帶來不良后果。必須嚴格要求,一絲不茍,發現缺陷或差錯,就應根據情況設法糾正。

 

二、空車運轉

()  空車運轉的目的與要求

空車運轉的目的是為進一步發現工藝設計,設備制造、安裝中存在的缺陷,并加以糾正,為投料試車做好準備。所有工藝設備的空車運轉要同時進行或先行做好。

應該強調的是,氣力輸送不投料的“空車運轉”,實質是最大負荷運轉,此時風機耗用功率最大,因此在空車運轉達時尤其要注意防止電機過載燒毀。

 

(二)空車運轉的順序

1.首先將各分支管的節流閥,開啟到設計方案規定的開啟程度。并將風機的總節流閥全關閉。

 

2.啟動風機和葉輪閉風器。因為風機運轉速高,達到正常運行轉速所需的時間較長,一般約在數十秒鐘,所以當風機啟動后要觀察1~2分鐘,當風機運轉速平穩正常時,再將總節流閥逐漸開啟到設計方案所要求的程度。此時要特別注意電動機的電流,不要超過其額定值。

 

3.調整管內風速。在各除塵風管的吸口或輸料管的接料口,用手感觸是否有風,并比較其大小。如果發現個別管子無風或風量不大,應首先檢查其進風口,或作業機內的風道是否暢通。如檢查無誤,再將風量小的管道節流閥開大,將風量大的節流閥關小一些。使所有輸料管的風量調整到大小近似相同。如果調整后仍感各管風量不大,可逐漸開大總風門(要特別注意電流不要越過額定值),為了更準確地調好風速,在有條件的情況下,可用儀器在輸料管中段(輸送長度1/2)測量管內風速,在空車運轉時可將風速調到設計輸送風速11倍左右。例如:設計輸送物料的風速為18/秒,在空車運轉時可將管內風速調到達20/秒左右。

 

4.檢查漏風。檢查風網各部位有無漏風現象,其方法可用寬小于10毫米,長約150毫米的軟紙條,接近可能性漏風處,如果在負壓管壁外側將紙條吸在壁上,或在正壓管壁外側將紙條吹起,就表明此處有漏風。這就應當采取措施堵塞漏風。

 

5.檢查機械運轉達狀況。除上述各項觀察調試外,還應對氣力輸送、通風除塵動態工作的機械進行檢查。如檢查通風機,葉輪閉風器,電動機等的軸承箱是否過熱。

 

第二節  試車和調整

    經過空車運轉和管內風速的調整平衡之后,就可進行投料試車。

 

一、試車的目的與調整的內容和方法

    () 試車的目的與意義

    除塵和氣力輸送網路在設計時雖然考慮了諸多方面的影響,但由于設備制做、安裝工程中的誤差,當工藝設備安裝完畢就立即投產使用,是很難到達預期效果的。為了保證盡快投產使用,所以必須在投產前進行投料試車。通過試車進一步發現問題,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調整,這樣不僅可避免正式投產時發生問題,而影響生產,而且還能保證除塵和氣力輸送的良好工藝效果,所以此環節是不可忽略的。

 

    () 試車、調整的內容和方法

    在投料試車中主要須做下列一些工作:

 

    1.觀察接料器的工作情況。物料進入接料器的流層是否均勻,是否有撞擊現象,如果使用花籃接料器或環形加速接料器,特別要保證其料封效果。如果誘導接料器的流層不均,或有撞擊現象,就應調整進料淌板或緩沖壓力門,限制隨料進風的多少。

 

    2.觀察卸料器的分離效果,高速卸料器中的導料板,或卸料器出風口的節流閥。

 

    3.觀察壓力門閉風排料工藝效果。如果壓力門間斷工作,要調整壓力門的壓重量或距離,保證卸料器排料管內料封段的高度。

 

4.檢查離心分離器物料出口葉輪閉風器是否漏風。

 

5.觀察各作機吸風裝置的工藝效果,有無灰塵外揚現象。

 

6.在試車中發現掉料,要分析原因,是物料流量過大,還是因閉風器漏風所致,不要一見掉料就認為管內風速低。對掉料的處理程序,應立即停止供料,待管內風速恢復后再行投料,并適當控制物料流量,使之均勻。

 

二、掉料試驗

掉料試驗就是通過降低管內風速的辦法,有意識的造成輸料管掉料,從中找到最低安全輸送風速。以達到節能的目的。

 

經上述調整產量達到正常要求后,再做掉料試驗。這種試驗必須在產量十分穩定的條件下進行。

 

首先將風機總節流閥逐漸關小,直至某根輸料管掉料或接近為止。然后再將那些風速較高的料管的節流閥關小一些,使它們也接近掉料。在一組風網中經這樣反復23次的調整后,就能使每料管都在最低安全風速條件下工作。最后再將風機總節流閥開大一些,使各個輸料管的風速留有一定余地。

 

經上述調整,如果總節流閥關閉的大小,風網仍能正常工作,這表明風機在此轉速條件下,所具有的壓力性能遠超過風網阻力。應適當降低風機轉速,使電力消耗進一步降低。

 

    在調整過程中,如果風機總節流閥已全打開,仍有的輸料管掉料,而產量達不到設計要求,此時將未掉料輸料管的節流閥關小一些,將空氣流量移到掉料的管子,使掉料的管子空氣流量增加。只有當這些努力無效時,再考慮提高風機轉速,或研究其它措施。

   

  一般來說,只要設計合理,安裝精心,氣力輸送裝置本身的調整并不困難。主要是工藝過程不穩定造成輸料管工作阻力不平衡引起掉料,所以在調整中必須注意觀察,冷靜分析。分析哪些不正常現象是屬于氣力輸送設備上的問題,哪些屬于工藝上的原因。要防止被某些假象迷惑而盲目地改變氣力輸送設備。否則愈改愈亂,影響投產。

 

第三節  風網的測試和分析

 

一、測試檢查的目的

   

  對通風除塵或氣力輸送網路的壓損和流量進行測試,是檢查除塵、氣力輸送工藝效果的主要手段。通過測試測試,獲得管內實際壓力損失,風速和氣體流量的準確數值,為進一步提高工藝效果提供可靠依據。一般在如下情況下,都必須對風網進行測試檢查分析:

 

()在通風除塵或氣力輸送網路設備裝完畢之后,由于設備制造、安裝的誤差,以及產品生產指標的變動工等原因,造成網路中各管風速的變動。致使各管的壓力損失與原設計不符,此時必然會影響工藝效果。為保證實現最佳工藝效果,就必須對此風網進行全面測試。而后據測試結果對風網進行相應的調整。

 

()由于工藝改造、設備大修,或生產工藝環節的局部變動等,使原風網不適應新工藝要求。因此必須重新調整風網。為了調整的準確,在調整前后必須對新舊網路進行測試。從中找到最佳參數。保證調整后的風網滿足生產要求。

 

二、  測試內容

   

  測試內容大體可包括如下幾項:

 

()當地大氣壓強,以及所測管幾的氣體溫度;

 

()輸送管中的風速、風量,物料輸送量和物氣混合比;

 

()作業機的吸風量和阻力;

 

()接料器、卸料器、除塵器以及其他氣力輸送設備的工藝效果和阻力;

 

()同一網路各管段末端的壓力損失,以及各支管間的壓力平衡狀況;

 

()各節流閥的深度和角度;

 

()通風機型號、傳動方式、轉速、進出口風量、風網壓力損失,以及配備動力,有效功率和電表指示的消耗功率;

 

()葉輪關風器的周圍速度,傳動耗,以及壓力門閉風排料的工作狀況和料封段的垂直高度;

 

()粒狀物料每提升一次的破碎率;

 

()各作業點附近空氣中的含塵量,以及經過除塵凈化后的空氣、含塵量;

 

(十一)通風機的噪聲以及氣力輸送生產性噪聲。

     

  三、測試舉例

   

  關于測試截面的選擇以及測點的確定,這在第一章已作介紹,這里以圖61為例,具體說明測試項目及其有關計算。

 

61測試項目舉例

 

 

    6-lA所示,截面①可測得管內HHH。通過計算可得到該管長的沿程阻力,以及起動和加速物料的阻力。在截成②處,可測得料管內H,該動壓即可視為料管全長的平均動壓值。通過計算可獲得空氣的流量。在截面③處只需測出HH即可。

   

  在圖6-1B的風網中,彎頭后和卸料器出風口后直管長度太小,氣流不穩定,很難測得管內HH。所以只能測其H,然后按下式計算考慮彎頭和卸料器的阻力。

根據空氣重度公式:

         8-1

 

式中:  R——氣態常數(對于中等濕度空氣取294)

   

  T管內空氣的絕對溫度(273+t)

    P0當地大氣壓強,公斤/平方米;

    H——管內靜壓。公斤/平方米。

 

如果所測試的兩個截面①、②的靜壓小于50公斤/米2時,其γ值相差很小。因此可視為通過這兩個截面的空氣體積流量不變。即Q1=Q2據連續方程:

 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

即: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

據此可以計算出截面②的全壓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

同理可求得片H3。如圖6-1所示的彎頭阻力與分離阻力,以及其它各個不同位置截面上的全壓,均可用在該截面上所測得H計算HH。應當注意當截面①與截面②兩處的靜壓差超過50公斤/米2時,為更準確的計算出截面②的全壓,可按重量流量不變原理推導計算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:       

又因:    

所以:    

 

將②代入③式得

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

根據所測得的H1、γ2H2F2可求出截面②處的H

即: 

在圖(6-1C)所示的測試截面③,由于單進風機時輪在機殼內不在軸線方向的中心位置(如圖6-2),以及由于渦卷形機殼和風機出口安裝有擴散管等結構影響,故在風機出口管道內,測試截面與風機出口相距小于6D時,徑向截面的四個方向氣流速度都不相等。實踐證明:

    U1>U4>U2>U3

因此在小于6D的管段內測量靜壓時,必須在測試截面徑向前、后、左、右四個方向測四點。然后取其平均值。

 

      

 

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圖6-2  風機葉輪位置

 

    四、測試結果整理與工藝效果分析

 

測試的目的,在于通過分析,找到影響工藝效果的因素。通常都是分析管內壓損H、風速u物氣混合比μ,以及耗用功率N等幾項主要反指標。為了說明問題,我們列舉某面粉廠后路(如圖6-3)的實測結果進行分析。

 

粉間后路氣力輸送網絡

 

)  原始記錄

測試風網要根據所使用的測試儀器不同,選用不同格式的原始記錄。如果使用U型壓力度,可采用表6-1的格式。使用組合液柱測壓計,可采用表6-2的格式。

 

 

6-1風網測試原始記錄

管段或測試位置號

測點序號

H

H

H

U

D

Q

左柱值

右柱值

液柱高

左柱值

右柱值

液柱高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1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平均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6-2    風網測試原始記錄

管段或測試位置號

測點序號

H

H

H

U

D

Q

備注

 

1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平均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   將測試記錄整理后填入網路圖相應處,以便進行分析、比較。

 

 

()  計算與分析

      根據實測原始記錄(見圖6-3),對l測點作如下計算: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

 

用以上計算方法依次計算測點234567各值。測點6的計算:

 

   

 

因為:

 

所以:

 

              (式中0.036是指風機出口面積)

 

        

 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風網全部測值計算好,填寫在圖(6-3)的相應處。并對整理計算結果進行推測,看是否符合規律。

 

    壓損:據實測結果|HQ3|<|HQ7||HQ5|>|HQ1\2\3\4|這個結果表明了符合風網沿程壓損規律

 

    流量:由于氣體密度變化和漏風的影響,Q5> Q1+ Q2+ Q3+ Q4,這也表明符合流量規律。

 

    風速:最低風速u1=152米/秒,現場實況并無掉料現象這也表明了是可信的

 

    從以上幾個方面推論都符合規律,才能認定風網實測值是準確的。在完成上述判斷,認為無誤,才能對被測風網的工藝效果進行分析。

 

1對物氣混合比的分析。從實測結果看出,D1=D2,雖然G1>G2,但因為u l>u 2,結果μ2<μ1。最終Q2H Q2> Q1H Q1。這說明由于第二根輸料管風速選擇太高造成,混合比降低,動力消耗增加,這是不經濟的。但粉間氣力輸送,由于磨膛需要一定的吸風量,不能片面的追求過高的物氣混合比,要在滿足風量的前提下,降低輸送風速,達到節電的目的。

 

2.對輸送風速的分析。測試實踐表明D1=D2,μ1 =152/秒,U2=346/秒。如果對管②適當節流,降低風速,并對料管③、④都采取節流措施,以降低風量,提高物氣混合比,風必將使動力消耗有較大的降低。為降低風速,首先要將實測風速換成標準空氣重度條件下的風速。然后和設計時所取用的風速參數對比,才能將風速降得適當。否則非高則低,同樣會影響輸送效果。

 

利用重量流量不變的原理,根據實測風速u1,空氣重度r1,可求得這根據料管在標準空氣重度條件下的實際風速UB:即:

 

 

例如:料管①標準狀態的風速。

 

 

        

通過如上的換算才能和原設計方案所選用的風速對比。從中發現按標準重度的風速僅僅是非曲直142(米/秒)。這一分析表明了管①中的氣流速度是較低的。用同樣計算方法可到管③、④在標準空氣重度條件下的實際風速。

 

   

 

    這個風速顯然是太高了。要降低這兩根據料管中的風速有兩種辦法。第一種辦法是改變設計,縮小兩管直徑,根據壓力平衡原理,壓力不變即管道阻力不變,則風速降低,這種辦法是比較理想的辦法。但管道需重新制造,比較麻煩。另一種簡單辦法是在該管道加裝閘板,增加管道局部阻力,因總阻力基本不變。故風速自然降低,風量減少,節省動力。

 

3.對漏風量的分析。該風網的漏風量為:

 

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  =3339-303+690+907+890=549(立方米/小時)

 

    如果要和設計時的風量比較,應將實測風量均換算成標準空氣狀態下的風量QB,然后按下式計算:

 

  Q=QB5(QB1+ QB2+ QB3+ QB4)

    

  =3089-(283+644+854+838=30892619=470(立方米/小時)

 

  漏風率按下式計算:

 

    %

 

4.對耗電量的分析。電耗是氣力輸送工藝效果綜合性指標,一般都用這項指標衡量工藝效果的好壞。本例從實測結果看,由于234管風速偏高,風量增大,故造成動力消耗增加,若將該風網234管的風速降到u=19/秒。

 

則:    (立方米/小時)

 

      如果再考慮較大漏風量Q=20%,則:

     Q風機=1924×1.2=2300  (立方米/小時)

 

 

如果這調整,風量由原來的3339立方米/小時降到達2300方米/小時。比原來降低31。由于風網的特性未變,風網的阻力與風量的平方成正比,故風網阻力降低53,動力消耗則會降低67

 

通過可比性電耗指標,是以每噸物料輸送每米距離來衡量的。

 

對于如何實現降低該風網的風量,我們可采取如下三種措施:

 

第一、采取節流的措施,用增加風網局部阻力,減小風量的辦法。此種辦法雖然降低了風量,但同時增加了風網阻力,并使風機可能不在最佳工作點工作,其結果是不理想的。

 

第二、降低風機轉速。此辦法比第一種較好,但也不能保證風機在最佳點工作,也是不理想的。

 

 

第三、更換小號風機。如本例可6-23N07C風機,更換為6-23N07C風機或6-23N07C風機。更換時要進行復核計算。這種辦法是最徹底的解決辦法,能達到充分節電的目的。

 

五、除塵風網故障分析舉例

風網工作是否正常,一般都能通過各種跡象反映出來,如灰塵飛揚,通風機電流減小或增大,物料提升上起來等。但是問題究竟在哪里,嚴重程度如何,單憑感官是難以準確決定的。需要通過儀器測定的數據來分析判斷。通常,新建風網在試車調整好以后,應該對風網各部分的壓力進行測定,并將數據記錄在案,存檔保存。每隔一定時期,還須重新測定,檢查其數據是否與原來的有偏離,從而發現問題,以便及時糾正。下面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怎樣根據測定的數據來分析發現風網的故障。

 

 

6-4  風網故障分析

 

 

6-4所示為一集中風網。它在正常情況下各點的壓力如下表。表中還列有假定在不同時期所測得的壓力數值。顯然,個別地方的壓力數值已與原來的正常情況下的數值有了偏差。這說明風網中某些部分發生了問題。現在就根據各次測定的數據來分別分析其原因。

 

第一種情況:通風機進口處(圖中A)的壓力變小了,通風機出口處(圖中B)的壓力則增加了。而通風機的壓力(可近似地以AB兩點的壓力之和表示)則比正常情況略有沙克龍的阻力。少克龍阻力的增加有兩種可能:一是少克龍處理風量增加;另一種可能少克龍發生堵塞。但是從壓氣管道的BCD各點的壓力都相應增加來看,第一種可能性較大,即風網吸入的風量增加了。這從通風機的壓力(A+B=128)略小于正常的130也可以說明這一點。其原因可能是吸氣管道各連接處開漏風,或機器設備密閉不好,風門不在正確位置等。因為只有這樣,風量雖然增加,A點的壓力卻反而減小。

 

第二種情況:通風機前面A點的壓力顯著增加而后面的BCD各點的壓力都降低了。壓氣管路上的壓力的降低表示風量的減小。因此應該首先檢查作業機的進風口是否關閉,風門是否開啟不足,其次檢查吸氣管道各處是否有堵塞。

 

第三種情況:B點的壓力顯著增高,而C點的壓力又突然降低,BC兩點的壓力差是基本上代表彎頭的阻力的,正常情況下這個阻力是85-80=5(毫米水柱),而現在是100-62=38(毫米水柱),表示彎頭的阻力大大增加了。這說明彎頭內部發生了堵塞,通常就在彎頭附近的水平管中。由于有堵塞,通過的風量就要減少,所以吸氣管道所需的壓力自然降低,壓氣管道和沙克龍的阻力也都變小了。

 

    第四種情況:這與第三種情況相似,CD之間有明顯的壓力降,說明CD之間的水平管道中某一管段可能堵塞,或者在整個管道中因水平部分很長而有灰塵沉淀,以致截面縮小,阻力增大。A點與D點壓力的增小,以及通風機壓力(A+B)的略有升高,都說明因管路中某些地方不通暢而引起風量的減少。

 

    第五種情況:這里發現C處的壓力比B處的大,這種情況一般是不可能的。從其他處的壓力來看,壓力是正常的。這也許是測量者把壓力讀錯了,或者是在填表時填錯了。因這,無論是吸氣管道還是在壓氣管道,壓力的絕對值總是隨著與通風機距離的增加而逐漸減小的。

 

第四節  操作管理和故障分析

一、開車和停車順序

    氣送裝置在每次開車前,應進行一般的檢查和準備工作。如檢查風機的總門是否關閉;各處風門是否在規定位置;壓力門是否有雜物卡夾而未能關閉;除塵器下部存灰箱中的灰雜是否已清除;密閉是否良好等。

 

開車的順序為:

 

第一,發出開車信號。待各樓層準備就緒并發回訊號后,才能正式開車。

 

第二,首先開動閉風器,然后再開啟通風機。待通風機運轉正常后逐漸將總風門開啟到規定的位置,并隨時注意電流表和風機壓力計的讀數是否正常。

 

第三,按工藝順序依次或分段開動各作業機。

 

第四,開始進料。如果工藝流程中設有存料倉并存有物料時,可分段同時進料。流量由小到大,直至規定數值。

 

停車順序為:

 

第一,發出停車訊號;

 

第二,停止進料;

 

第三,關停各作業機;

 

第四,關停通風機和關風器,關閉風機總風門。

 

    停車后要進行一般檢查和保養。例如檢查電動機和風機軸承的溫升情況;傳動皮帶的松緊程度;管道設備的磨損和密閉情況;除塵器的清理和其它清掃工作。

 

二、運轉中的操作

    氣力輸送操作最根本的一條,是要保持在同一網路中的各根據輸料管的物料流量的穩定,特別是不能間斷供料。因為一根輸料管斷料,其阻力就隨之大大降低,空氣就會從斷料的管子大量進入,形成這根料管空氣“短路”,影響同一網中其他料管正常工作。所以,氣力輸送網路中各根輸料管的流量,彼此都應保持一定的比例(值設計時已定),不能忽多忽少,更不能突然無料。

 

    氣送裝置興在有流量穩定的條件下才能充分發揮其效能,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速,提高物氣混合比。從而降低電耗。

 

    為了穩定流量,在接料器前裝設小型存料倉是大有好處的。對于流量較大的管道,可考慮單獨風網單管提升,或裝設有效的風量自動調節裝置,或采用其它自動控制措施。

 

    總之明確了輸送裝置對物料流量大小比較敏感這一特性,我們對其工藝技術操作就有了準繩,就要處處為減小流量波動而研究全適的操作方法。

 

    如果是連續性較強的組合輸送工藝,各根輸送管的輸送量直接與工藝設備的操作有關,所以應首先加強各作業機的維修保養,加強操作和巡回檢查,以保證流量的連續和穩定。

 

    需要回機的物料,應根據物料性質送到有關管道均勻緩慢地加入。對于某些輕雜物過多而造成料封壓力門堵塞。

 

    發現某根輸料管掉料,既要盡快的排除故障,又要防止處理時因堵塞物料排空而突然大量進風,影響其它輸料管正常工作,這時,應暫時限制進風并立即進料。

 

三、接料器的操作

      在生產過程中如果發現某根輸料管的來料偶然增多,為防患于未然,應在其進入接料器之前就讓增多的物料預先從溜管中溢出。這要比勉強進入接料器而引起掉料,影響小些。

如果將溢出或掉下來的物料往接料器內回填時,要將物料裝入供料溜管上的回料斗,或接料器儲料內,不準從接料器時風口處回填物料,避免影響進風。

 

    四、卸料器的操作

要保證壓力門連續均勻排料,特別是輸送粒物料,一定要保證卸料器排料口封段具有一定的高度,并根據料封段高度需要,隨時調整壓力門的重

 

五、離心通風機的操作和故障分析

通風機的啟動,運轉和停車,應按照工作規程的要求進行操作。要定期進行檢查和保養。

 

通風機常見的不正常現象有:震動,軸承發熱,噪聲過大,電動機過載發熱等。

 

    通風機震動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軸承磨損,葉輪不平衡,葉輪松動,傳動皮帶輪不平衡或安裝歪斜,與風機連接的管道未加固定不善,機座或基礎的剛性不夠或未加墊板,轉速過高等等。

 

    葉輪不平衡的原因,一是制造上的,而在實際生產中主要是葉片磨損和葉片內部粘附或充塞物料所致。例如當長期有糧粒、谷殼或其它輕雜質進入風機時,葉片和機殼就被嚴重磨損。對于某些中空的機翼形葉片,粉料會從磨損處進入葉片內部。有些麻繩、草梗等雜質,可能會直接纏繞在葉輪上。這些都是影響葉輪平衡的因素。究其根源,都是由于卸料器、關風器、壓力門、除塵器等工作不善,以致大量物料進入風機所致。所以應該特別注意這些設備的操作和管理。其中特別是關風器和壓力門,當它們出現問題時,物料和雜質就會到處亂竄,混雜不分,嚴重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。

 

    通風機軸承發熱,通常是制造裝配的問題。其它也可能是傳動皮帶過緊,軸承磨損,潤滑不良,葉輪震動等原因。由聯軸器傳動的風機,應弄清楚是軸承本身發熱,還是因電動機發熱而傳導給風機軸承所致。

 

    電動機發熱的原因,如果不是電動機本身的問題,那就是過載引起的。而電動機過載即表示網路阻力減小,以致風量增大,功率增加。網路阻力的減小,通常是由于物料流量減小或是管道損壞,設備密閉不嚴等原因。

 

六、作業機的吸風操作和故障分析

   

  通風和氣送裝置的任務之一是為工藝生產和作業機吸風服務。服務的好壞,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作業機本身的正確操作和良好的維護。通常,作業機吸風效果不好的現象為:灰塵從作業機外場,機器或管道內部水汽凝結,風選效果降低等。產生這些毛病的原因,其中與作業機本身有關的有兩方面:第一,吸風空氣利用不當;第二,機器內部阻力增大。

   

  對于第一個原因,應該注意必須使空氣盡量從機器的罩殼內部或風道吸出,盡量減小吸取那些無用的野風。應加強維修,隨時保持設備的完好;盡量縮小防塵罩的尺寸,使氣流充分發揮作用;加強密閉,及時嵌塞機器罩殼上的縫隙,對于必要的觀察門窗、蓋子,應緊密貼合,必要時還須墊襯絨布或橡皮,防止漏風;對于利用風力進行風選或分級的設備,應使空氣從物料的下面或后面穿過物料進入風道,它的沉降室下部的活門,應保持嚴密而又啟閉靈活,使吸出物(輕雜質)能不斷排出而又很小漏風。

   

  關于第二個原因,即機器阻力增大。此時應檢查機器的進風口是否太小,風道內部有無灰塵沉積,風門是否位于正確位置。

 

七、風管的操作和故障分析

   

  風管的結構和操作要求,在于能保證暢通地輸送規定數量的空氣,不漏風,不堵塞。

   

  壓氣管道如果有漏風,則含塵空氣將直接污染車間,危害容易看到,漏風處也容易發現,因此較易引起注意和重視。而吸氣管道漏風,危害比較間接,漏風處也較難發現,因此往往不易引起重視。如果是負壓輸送工藝,吸氣管道漏風的危害比壓氣管道更大,并且還因其隱蔽性,更應引起注意和重視。

   

  吸風管道漏風將造成:減少了從機器吸出的風量,使吸風效果降低,灰塵外揚;使物料提升困難;增加通風機的風量,增加動力消耗,引起灰塵在管道中沉積。

   

  減少管道漏風的主要措施是:如果使用薄鐵管,咬口必須緊密。在管內壓力較高時(例如輸料管),咬口處須另加錫焊。風管與機器,除塵器及管件的連接處應注意是否嚴密和漏焊。風管上供清掃積塵的小門應有襯墊并關嚴。最好是采用薄壁鋼管,既能減小漏風,又能降低生產性噪聲。

   

  風管中發生灰塵或物料沉積是常見的現象,主要發生在水平管段,其原因有:水平風管后面的管段(風機方向的管段)有漏風,或風管截面擴大,以致風速降低;水汽凝結,以致粉塵粘附在管壁;風管的水平部分過長,或彎頭的彎曲半徑過小;管道內壁粗糙,接頭不平或逆向套接;有粗大物料或完整糧粒進入

   

  風管應定期進行清理,掃除積塵。為此在水平管段應開設供清掃用的小門。其數量應盡量小些,但要保證不留死角。在蝶閥的檢查修理,以及清除可能纏繞在蝶閥上的麻繩、草梗,應單獨開設小門。或將蝶閥制成組件,清理時卸下來檢修。

   

  八、除塵器的操作和故障分析

   

  離心集塵器最常出現的故障是除塵效率不高,其甚至發生大量輕聲雜質隨空氣飛揚到屋頂上,嚴重污染大氣,影響環境衛生。其原因主要是集塵器下面的出灰口沒有裝閉風設備,或閉風設備失靈,以致有大量空氣從出灰口倒吸進去;或者是灰雜未能順利排出引起集塵器內部堵塞。

    閉風設備可采用關風器或壓力門,也可采用密閉灰箱。圖6-5密閉灰箱的一種形式。為便于清除積存的灰雜,應在箱內另外裝置容器(例如麻袋),直接套在落灰管上。麻袋要定時更換,防止裝滿后造成集塵器堵塞。在更換麻袋時,可暫時關閉落灰管上的插板。待換上空麻袋并關上排灰量不大的場合。

  集塵器下面落灰管的斜度,至少應在家500以上。落灰管的直徑至少應在100毫米以上。否則管內灰塵容易搭橋,引起堵塞。

    密閉灰箱

 

 

 

 

 

6-6  集塵器進風管的連接形式

 

    集塵器的進風管應可能如圖6-6a那樣裝設。避免圖中b的形式。對于并聯使用的離心集塵器,其進風口處應裝設檢查門,以便清除進口處的堵塞物。

   

  集塵器的出風口如果須直接通向屋頂,則應裝設能隨風轉動的彎頭形風帽。不宜裝設其它傘形風帽。

   

  離心集塵器只有裝用正確才能發揮效率,僅從型式上斤斤計較是無濟于事的。由于它對微小塵粒的除塵能量有限,所以還需配合采用其它除塵設備。

   

  壓入布筒過濾器主要是用來對含塵空氣進行二次凈化的,這一點必須首先明確,否則它的操作問題就難以解決。壓入布筒過濾器常見的故障是,布筒孔眼被逐漸積聚的灰塵堵塞,以致空氣不易通過,阻力增大,使整個風網的風量減少,影響吸風效果和物料的輸送。操作的中心目標,就是要加強對布筒的清理,盡量減輕其負荷,清理的方法,有些雖然采用機械自動清理,但還應配合定期的人工清理。為減輕負荷,一是盡量采用較多的布筒,另外就是在布筒過濾器前面要先串聯離心集塵器以除去粗大灰塵。

   

  布筒的固定應保持垂直,上下兩端要箍緊,以防脫落。布筒的松緊程度要合適;拉得過緊,會使織物孔眼增大,降低除塵效率;拉得過松,會使布筒下部曲折扭轉,引起灰塵堵塞。應經常檢查布筒有無脫落或破損,并及時修理或更換。

 

    壓入布筒過濾器最好在專用房間內,或者把它單獨隔開在車間的一角,然后另設出風管,使其散發的空氣排向室外。

 

    吸入布筒過濾器是結構完善、效率較高的除塵器。但由于它裝設在吸氣管道,且靠近通風機進口,負壓較大,所以須特別注意它的密閉性。它的抖動機構應經常檢查,保持靈活完好。

 

  Chinese | About Us | Product | Equipment | Service | Software | Contact Us | What's New

©版權所有2006,www.dsqlvip.com 保留所有權利,未經許可不得復制